华为地铁广告玩转数字营销
文章来源:全媒通人气:5581发表时间:2016-01-27 16:32:49【小中大】
时至今日,以触摸屏、LBS技术、增强实景技术等为代表的互动营销形式愈发缤纷靓丽,就在不久前的上海,当地铁里蜂拥的人群纷纷举着手机,站在“一大波”黑白相间的二维码面前引颈而望的时候,其实每个人都在不经意间,与华为来了一次亲密接触。这种巧借“磁贴”的形式,正在以一种更为内敛抑或说更为“温和”的方式,改变了大众的消费体验和判断;华为也开始走出单纯以传递信息式的营销思路,让“有限”的户外变成了“无线”的可能。
“华为瞄准了高密度的地铁受众,以新颖的露出形式和强烈的颜色对比,通过二维码组合实现了品牌露出,实现了互动空间的多层次无缝对接。这次成功尝试,也为诸如与新媒体整合营销在更深层的重组增加了砝码。”——在地铁广告的历史上,这种“由繁入简、返璞归真”的形式,在获取直接感官的同时,也将用户主动导入品牌信息传播的空间,达到了创意互动到使用需求的完美转换,其口碑传播和事件热点效果可谓强烈鲜明。
消费者和产品的“精神邂逅”
从之前的技术营销过渡到情感营销,再到当前围绕地铁创造的新型互联空间,华为发展至今,已经不仅限于技术,而是围绕自己的精品战略,深掘用户根本需求。此次以创新形式布局上海地铁,与其说是一次成功的互动营销,不如说是其在4G时代背景下品牌交互理念的延展。
纵观整个活动,华为展现出高超的互动性、传播趣味性、新媒体技术和强烈的现场感,在形象展示上拓展了产品展示空间,在创意上准确把握了目标群体的猎奇特性,在传播效果上吸引了受众转向主动关注,从而让产品与消费者面对面,真正回归营销创意的本位。
没有一个营销终端是独立的,区别在于如何抓住每一次营销平台的特征,让营销的互动性和交互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显现。商机碎片化的背景下,创意无法量产,而输出媒介的组合则千变万化,在这一方面,华为不仅颠覆了既有的营销规则,更打破了消费者与广告的对立僵局。
用触感激发灵感
如果说地铁磁贴只是一种营销形式的话,那这种“四两拨千斤”的行为,无论在视觉展示的冲击性还是广告的触达性来说都非常理想;更重要的是,其后续的深远影响尤为引人关注。
一个简单的例子,对华为来说,通过一张看似简单的磁贴,让消费者在每次使用手机时,都能接触到品牌信息,而依据消费者需求主动订阅的内容,也让传播更具有针对性同时网罗了消费者的核心兴趣点,并避免了对消费者的骚扰--以触动激发灵感,华为的营销就是从客户中来到客户中去。这是从优秀走向卓越的一个里程碑。
为下一站巨星解码
“数字营销的时代已经结束了”,当宝洁全球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执行官做出以上表示的时候,给看似热闹的电子营销前景泼上了一盆冷水。诚然,从当前趋势来看,所谓的数字化工具,不过是和消费者沟通的一种手段,技术和消费者的变迁让更多企业尤其是科技通讯类厂商在“道与术”的营销之路上举棋不定。
“华为瞄准了高密度的地铁受众,以新颖的露出形式和强烈的颜色对比,通过二维码组合实现了品牌露出,实现了互动空间的多层次无缝对接。这次成功尝试,也为诸如与新媒体整合营销在更深层的重组增加了砝码。”——在地铁广告的历史上,这种“由繁入简、返璞归真”的形式,在获取直接感官的同时,也将用户主动导入品牌信息传播的空间,达到了创意互动到使用需求的完美转换,其口碑传播和事件热点效果可谓强烈鲜明。
消费者和产品的“精神邂逅”
从之前的技术营销过渡到情感营销,再到当前围绕地铁创造的新型互联空间,华为发展至今,已经不仅限于技术,而是围绕自己的精品战略,深掘用户根本需求。此次以创新形式布局上海地铁,与其说是一次成功的互动营销,不如说是其在4G时代背景下品牌交互理念的延展。

没有一个营销终端是独立的,区别在于如何抓住每一次营销平台的特征,让营销的互动性和交互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显现。商机碎片化的背景下,创意无法量产,而输出媒介的组合则千变万化,在这一方面,华为不仅颠覆了既有的营销规则,更打破了消费者与广告的对立僵局。
用触感激发灵感
如果说地铁磁贴只是一种营销形式的话,那这种“四两拨千斤”的行为,无论在视觉展示的冲击性还是广告的触达性来说都非常理想;更重要的是,其后续的深远影响尤为引人关注。
一个简单的例子,对华为来说,通过一张看似简单的磁贴,让消费者在每次使用手机时,都能接触到品牌信息,而依据消费者需求主动订阅的内容,也让传播更具有针对性同时网罗了消费者的核心兴趣点,并避免了对消费者的骚扰--以触动激发灵感,华为的营销就是从客户中来到客户中去。这是从优秀走向卓越的一个里程碑。
为下一站巨星解码
“数字营销的时代已经结束了”,当宝洁全球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执行官做出以上表示的时候,给看似热闹的电子营销前景泼上了一盆冷水。诚然,从当前趋势来看,所谓的数字化工具,不过是和消费者沟通的一种手段,技术和消费者的变迁让更多企业尤其是科技通讯类厂商在“道与术”的营销之路上举棋不定。
抛开对“内容”和“传播”的不同,对于“形式”的追逐是所有企业和产品共同在做的事,曾经,从宝马到可口可乐,从宝洁到耐克,都是很强大的“形式”主义者——全世界的消费者对于“形式”有着近乎盲目的信仰,甚至时至今日每个人仍在津津乐道于乔帮主的发布会一样。
相关关键词推荐:上海地铁广告
推荐资讯
- 长沙南站高铁站台灯箱广告投放,长沙南站大屏广告价格2025-04-30
- 北京大兴机场出发值机大厅LED广告投放,北京机场大屏广告价格2025-04-29
- 南宁东盟盛天地LED广告投放,南宁户外大屏广告价格2025-04-28
- 石家庄正定机场行李转盘LED广告投放,石家庄机场大屏广告价格2025-04-27
- 广州南站高铁站台灯箱广告投放,广州南站大屏广告价格2025-04-25
- 长沙黄花机场贵宾厅LED广告投放,长沙机场大屏广告价格2025-04-22
- 西安北高铁站候车大厅中央LED广告投放,西安北站大屏广告价格2025-04-21
- 南宁吴圩机场行李转盘LCD广告投放,南宁机场大屏广告价格2025-04-18
- 高铁车厢座椅枕巾小桌板贴广告,高铁列车行李架彩贴广告价格2025-04-17
- 长沙黄花机场到达迎客厅LED广告投放,长沙机场大屏广告价格2025-04-16
- 潮汕高铁站进站通道两侧墙面灯箱广告投放,潮汕站广告价格2025-04-15
- 厦门高崎机场行李转盘LED广告投放,厦门机场大屏广告价格2025-04-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