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天下没有难做的广告!|
全国统一免费服务热线:400-998-326818124566759
当前位置:首页 > 媒体动态 > 新闻资讯

明星应援广告为什么不火了

文章来源:第一户外人气:19发表时间:2025-11-05 13:55:26


个人在2025年10个月仔细观察,发现明星应援广告(主要指粉丝集资为明星购买户外大屏、地铁广告等传统形式的广告)确实不像前几年那样“火”了,其热度明显下降。

 

这并非单一原因造成,而是技术、文化、政策和商业逻辑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。

 

 1. 饭圈生态与粉丝行为的“内在进化”

 

“集体主义”到“个人主义”的炫耀:早期的应援广告,核心是粉丝群体为了向外界(特别是品牌方和大众)展示偶像的人气和粉丝的组织力。这是一种“集体荣誉”。而现在,社交媒体提供了更直接、更能体现“个人价值”的炫耀方式。比如,一个粉丝购买了几万张数字专辑,系统会生成专属的“购买证书”和排名,她可以轻松地在微博、小红书分享,获得同好的赞美和羡慕。这种“为我花钱,我担有面”的个人成就感,比一个写着“XXX生日快乐”、谁都可以看到的广告牌要强烈和直接得多。

 


数据战场的转移:过去,人气靠广告牌数量、靠杂志销量。现在,人气完全被量化为微博超话排名、明星势力榜、热搜在榜时长、话题阅读量、品牌代言商品的销量等等。粉丝的时间和金钱是有限的,他们自然会优先投入到平台和品牌方最看重的核心数据上。买广告牌对提升这些关键数据指标帮助不大,属于“性价比”不高的投入。

 

2. 政策监管的“外部收紧”

 

“清朗”行动的直接影响:近年来,网信办等部门开展的“清朗·‘饭圈’乱象整治”专项行动,明确反对诱导粉丝消费、反对集资、反对非理性的应援行为。大规模、有组织的集资行为受到严格监管和限制,相关的集资平台(如Owhat、摩点等)也纷纷关停或进行业务调整。失去了便捷、安全的集资渠道,组织动辄数十万、上百万的广告应援项目就变得非常困难且风险极高。

 

户外广告管理的规范化:许多城市对户外广告牌的设置和管理也日趋严格,一些内容夸张、面积过大的粉丝应援广告也可能被城管等部门查处或清理。

 

3. 营销技术与商业逻辑的“降维打击”

 

精准投放与效果可量化:对于品牌方而言,在抖音、小红书等信息流平台进行广告投放,可以精准地 targeting 到偶像的粉丝群体,并且每一步的点击、转化、购买数据都清晰可见。而一个线下广告牌,除了能拍几张照片作为“粉丝业绩”,其真实的触达人群、转化效果几乎无法评估,商业价值大打折扣。

 

线上互动的沉浸感与即时性: 线上可以发起挑战赛、直播、解锁福利等互动活动,让粉丝深度参与。相比之下,静态的广告牌是一种单向的、缺乏互动的信息传递,在吸引力和传播力上已经完全落后于时代。

 


 4. 社会审美与公众情绪的“普遍疲劳”

 

“新奇”到“扰民”:当每个明星过生日,城市的各个角落都布满大同小异的广告时,公众会产生审美疲劳,甚至反感。这种铺张浪费的行为,在社会倡导节约、反对铺张的背景下,显得格格不入。

 


负面形象的关联:“饭圈”文化本身在一些公众眼中就带有“不理智”、“疯狂”的标签。大规模的线下应援广告,有时会被看作是这种负面形象的具象化体现,反而可能给明星招黑。

 


明星应援广告的“熄火”,标志着中国粉丝经济从粗放、可见的“占地盘”模式,转向了精细、可量化的“数据战”模式。

 

它并没有完全消失,而是:

 

形式变了:从线下大屏,变成了微博开屏广告、App启动页、数字专辑购买banner等更线上化、更与核心数据挂钩的形式。

 

目的变了:从主要给大众和同行看,变成了主要给品牌方和平台看,直接服务于商业价值和流量证明。

 

规模小了:在严格监管下,大规模集资行为被遏制,应援变得更加分散和小型化。

 

可以说,不是“爱”消失了,而是“爱”的表达方式,随着技术、规则和社会情绪的变化,进入了一个更复杂、更隐蔽、也更注重实际效益的新阶段。



客服热线
广告内幕二维码
客服小陈

微信:18124566759

微信扫码咨询

©2013 - 2025 第一户外(由深圳第一户外传媒有限公司创办) - 全媒体广告专业运营商    

    粤ICP备2024318569号

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4326号

网站地图
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企业主体身份公示